检测项目
点腐蚀评价
测试目的
评估不同金属材料在特定环境下对点腐蚀的敏感性。
检测范围
各种金属和合金
项目介绍
点蚀又称小孔腐蚀,是一种腐蚀集中在金属表面很小范围内并深入到金属内部甚至穿孔的孔蚀形态。具有自钝化特性的金属,如不锈钢、铝和铝合金等在含氯离子的介质中,经常发生点蚀。材料或构件的电偶腐蚀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临界点蚀温度法、化学浸泡试验、电化学测量等。
点蚀是电化学反应中阳极反应的独特形态。如若该金属在此介质中呈钝态,但介质中含的活性阴离子(如氯离子)仍可优先地有选择地吸咐在钝化膜上,在特定点(如缺陷处、含杂质处)上与钝化膜中的阳离子结合成可溶性的化合物,该处便发生腐蚀小点,成为点蚀核(约20~30pm),再继续发展可成为蚀孔。点蚀的评价一般是对已经发生点蚀的试样进行评价,包括试样的腐蚀程度,失重,蚀坑的表面位置、大小、形状、密度、分布的均匀性、深度(平均深度和最大深度)以及蚀坑与微观结构、面、边、缝隙等的相对位置等信息。

试验方法
一、测量点蚀坑大小、形状和密度
1.目测检查:目测或用低倍放大镜观察被腐蚀的金属表面。可确定腐蚀程度和蚀坑的表面位置。
2.非破坏性观察:射线照相术,电磁法,声波法,渗液法。
二、测量点蚀的程度:失重、点蚀深度(金相法,机械法,用测深规或测微计测量,显微法)
三、点腐蚀评价
1.标准图表法,根据标准图表按照密度、大小和深度来对蚀坑评级。
2.金属穿头法。
3.统计法。
4.力学性能的损失。
试验标准
GB/T18590-2001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点蚀评定方法